1982年,陕西汉中人梁进华、周玉芳夫妇随着单位来到合肥,就居住在城隍庙附近。
闲适的人们总会找寻一些属于夏季的小细节,盛夏的清晨,所有的树木依旧活力满满,垂钓着的小果实也在风中微微摇曳……我们很难以单纯的颜色分季节,绿色好像已经属于所有的季节,但是夏季的绿色也确实不一样,浓重但不厚重。冷水、枯叶、硬石……蹲下来盯着河面发呆,萧瑟之意顿生
早年的时候,黑池坝南端与琥珀潭相连,中间由一条坝埂隔开,便于百姓在坝上行走,进出城区。旧的合肥十景里有琥珀流光,指的就是属于琥珀山庄的夜景,当年这里可是被戏称为合肥富人区的。开放、创新和包容的合肥以其独特的风姿惊艳了岁月,昔日的活力继续释放,新的生机蓬勃发展,而我们,躬逢盛事。当年黑池坝因地势比南淝河高而无法蓄水,为使护城河连为一体,起到防护作用,所以,在北端淝河南岸筑坝蓄水,保护西城。漫步于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地方,人们更能领略城市变迁。
或在垂柳依依的水边,或在阳光明媚的草地,再或是孩子们依偎在大石头旁边。春有繁花似锦,夏有绿树成荫,炎炎的烈日被枝叶过滤了之后,似乎连火气都减轻了不少。自开馆以来,坚持每周开展1场小活动,每月开展一场特色品牌活动,每年活动不少于48场。
书吧内硬件设施功能齐全,环境优美,装有中央空调,服务台免费提供茶水近年,肥西县三河文旅发展有限公司依托三河古镇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坚持创新,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大力推进非遗+旅游融合发展,增强非遗传承实践活力,提升旅游文化内涵。4月1日,三河古镇八扇街非遗街区施工完成,进入运营筹备阶段,街区逗泥玩、布·纸于此、纸鸢店、巧木匠等多家非遗店铺已逐步呈现效果,目前暂定于4月28日正式开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2年10月,肥西县三河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提出打造八扇街非遗文创特色街区,12月完成项目设计,2023年1月开工改造。旅游作为一种新的大众生活方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和应用场景。
非遗+旅游的融合,也使得古镇古居重新潮起来,焕发出勃勃生机。八扇街全长约67米,是三河古镇古街巷之一,直到现在依旧保持着往日的热闹喧嚣,是周边四乡八邻赶集购物的中心之一。着力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延长文旅产业链。截至目前,街区一期项目已顺利完工。
下一步,肥西县三河文旅发展有限公司还将文化和民俗相结合,积极探索非遗•文创非遗•演艺非遗•节庆等新业态。游客参与其中,充分感受着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带动了非遗产品的销售及文化的传播1﹡杏花公园 杏花公园是一座具有田园风光和历史人文气息的公园,总面积约31.3公顷。4﹡城隍庙合肥城隍庙,又名庐州府城隍庙,位于庐阳区99号,属皖江古典园林,徽州古建筑风格。
有下塘烧饼、三河米饺、芙蓉蛋卷等正宗庐州有名小吃,聚集了徽州毛豆腐、萧县面皮等安徽各地特产。看点:戏曲演出、小商品世界价格免费说完值得打卡的景点,接下来再来看看不可辜负的美食。
著名的明教寺、李鸿章故居等历史古迹也位于其中。城隍庙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明清两代极盛,各种菜系和小吃色味俱佳,风味独具。
看点:明教寺、李鸿章故居、商业店铺。3﹡逍遥津公园逍遥津公园位于庐阳区老城的东北角,是一座历史悠久富有文化底蕴的综合性公园,设施较完善,环境优美,景色怡人,同时又是三国时代著名的古战场,是合肥十景之一。因清代中堂李鸿章之侄孙李国栋为休憩在此建亭台两旁,并在四周泛植杏树,春杏花开,香气扑面,景色宜人,故这一带被称为杏花村。2﹡淮河路步行街淮河路步行街位于市中心地区,是合肥有名的商业街,也是人文荟萃的老街,主街全长960米、均宽23米,东起环城路,西至宿州路。看点:2800平方米大草坪、游乐设施价格免费光影旧事里的流金岁月是温馨的情怀,新时代文化的欣欣向荣又将激情岁月的记忆再次复刻。
去影剧院看看电影,听听庐剧,是很多上世纪70、80后三河人的集体记忆。作为文旅小镇的核心配套之一,三河电影院的修缮改造工作,将以三河电影院原先整体建筑为基础,对其外立面进行修缮提升,对其内部结构进行加固处理,拟将其改造成为长三角首座沉浸式怀旧音乐体验馆,力求打造最具有历史记忆和城市温度的文化体验空间。
为让老品牌焕发新活力,让老记忆恒久传承,老电影院作为县三河文旅公司深入推进5A级古镇建设提升的重要一环,当前加固改造施工正在有序进行中。毕竟在那个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十分匮乏的年代,有影剧院看电影、听戏曲在很多人心里是件有些奢侈的事。
老电影院是三河镇的重要文化地标,屹立三河南街近半个世纪,如沧桑老者诉说着三河的光影流年,见证着这座古镇的繁华与静谧。不仅放映热门影片,还会常有经典戏曲演出,三河影剧院就这样,丰富着几代三河人的文化娱乐生活。
三河的繁华和荣光,由此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里上演过的庐剧戏曲表演——《凤还巢》《借罗衣》《嫂娘》等,多年后依旧是三河剧迷们心中的经典。近年来,县三河文旅公司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用好5A级景区金字招牌,不断提高品质,开发新业态、新玩法,坚持规划为先,不断推进三河古镇规划建设,在打造好三河古镇核心景区的同时,主动谋划肥西县域内各乡镇的农文旅资源开发,进一步升级旅游产能,聚力打造全域旅游大格局,为肥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这里所有的一切是记录、是传承,它已成为三河历史文化的一处亮点。
历经五十年的老影院,静静地陈述着人们记忆中的银幕岁月。上世纪七十年代,在集中居住面积不到2平方公里、人口仅2万的三河小镇,有一座能容纳近800人的电影院,实在是周边十里八乡老百姓羡慕不已的事情
去影剧院看看电影,听听庐剧,是很多上世纪70、80后三河人的集体记忆。近年来,县三河文旅公司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用好5A级景区金字招牌,不断提高品质,开发新业态、新玩法,坚持规划为先,不断推进三河古镇规划建设,在打造好三河古镇核心景区的同时,主动谋划肥西县域内各乡镇的农文旅资源开发,进一步升级旅游产能,聚力打造全域旅游大格局,为肥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历经五十年的老影院,静静地陈述着人们记忆中的银幕岁月。作为文旅小镇的核心配套之一,三河电影院的修缮改造工作,将以三河电影院原先整体建筑为基础,对其外立面进行修缮提升,对其内部结构进行加固处理,拟将其改造成为长三角首座沉浸式怀旧音乐体验馆,力求打造最具有历史记忆和城市温度的文化体验空间。
光影旧事里的流金岁月是温馨的情怀,新时代文化的欣欣向荣又将激情岁月的记忆再次复刻。在这里上演过的庐剧戏曲表演——《凤还巢》《借罗衣》《嫂娘》等,多年后依旧是三河剧迷们心中的经典。三河的繁华和荣光,由此体现得淋漓尽致。为让老品牌焕发新活力,让老记忆恒久传承,老电影院作为县三河文旅公司深入推进5A级古镇建设提升的重要一环,当前加固改造施工正在有序进行中。
老电影院是三河镇的重要文化地标,屹立三河南街近半个世纪,如沧桑老者诉说着三河的光影流年,见证着这座古镇的繁华与静谧。这里所有的一切是记录、是传承,它已成为三河历史文化的一处亮点。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集中居住面积不到2平方公里、人口仅2万的三河小镇,有一座能容纳近800人的电影院,实在是周边十里八乡老百姓羡慕不已的事情。毕竟在那个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十分匮乏的年代,有影剧院看电影、听戏曲在很多人心里是件有些奢侈的事。
不仅放映热门影片,还会常有经典戏曲演出,三河影剧院就这样,丰富着几代三河人的文化娱乐生活长卷部分则描绘了肥西的高铁站、新能源汽车制造、高端芯片制造等创新发展新方向,让肥西智造在创新大道上打造一张靓丽的新名片。